近段時間,國家、省際聯盟集采結果進入密集執行期,除了替國產品牌打通進院渠道外,也為高端突破帶來更多機會。
01
吉林、湖北等發布國采執行時間
點擊下方公眾號名片,回復“426”獲取《5類耗材協議量明細》:
02
集采重塑行業生態,國產進院模式改變
在集采實行初期,一些行業觀點認為集采對價格的“極限擠壓”減緩了產品創新步伐。而隨著近幾年國產在集采之下的蓬勃發展,這些觀點逐漸被扭轉。
按照以往的傳統營銷渠道,進口品牌長期主導高級別醫院的采購方向。國產新品很難快速打開市場。高價并未帶來高利潤,而是以灰色交易方式“投入”到不公平競爭當中。
國家醫保局價格招采司司長丁一磊談到,在缺乏公平競爭的環境中,高價格不一定帶來真創新。集采重塑行業生態,為創新研發營造良好環境。
集采中選產品無須營銷、無須再開發醫院、無須所謂“費用”即可直接“帶量”進入醫院,從機制上跳過了行業中所謂“客情維護”“市場開發”等,一定程度不再需要銷售代理,營造了風清氣正的行業環境。
隨著集采規則不斷調整,中選決定因素逐漸轉變為產品競爭格局和內在臨床價值。且規則給予高臨床價值產品一定溢價空間,使得創新產品在集采下快速擴大市場份額,進而實現國產替代。
以人工晶體和運動醫學為例,國采打開了國產快速放量的大門。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信達證券、東興證券等研報數據,當前我國人工晶狀體高端、中端、低端、基礎產品的占比分別為10%、50%、30%、10%;品牌方面仍以進口為主導,包括愛爾康、強生、博士倫和卡爾蔡司等,占比高達80%。
在第四批國采醫療機構采購需求量中,三焦點晶體尚無國產品牌。相比單焦點晶體,雙焦點、三焦點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多視程。國采現場有業內人士分析,在國采刺激下,這一高端市場也將逐步被國產品牌攻破。
據愛博諾德2023年報披露,報告期內有晶體眼人工晶狀體(PR)已申報注冊,非球面三焦散光矯正人工晶狀體、非球面擴景深(EDoF)人工晶狀體等臨床項目加速推進,進展良好。
骨科作為集采“老面孔”,集采邊際效應正逐漸遞減,后集采時代有望迎來恢復性增長。國聯證券披露,隨著集采政策逐步落地,國產化率快速提升,如關節類產品國產化率從2020年的30%提升至2022年的55%,集采后國產化率和行業集中度有望快速提升。
根據2023年國家運動醫學類集采報量,施樂輝、強生和銳適3家進口廠家占據近 50%份額。天星醫療、銳健、德益達美和威高骨科4家國產廠家占比接近35%,與集采前20%市占率相比,國產化率得到較大提升。
集采席卷下,國內骨科廠商逐漸從技術壁壘低的傳統骨科耗材轉向技術壁壘高的高值耗材研發,包括手術機器人、關節鏡設備等。
過去由外資主導的神經外科耗材也伴隨集采鋪開迎來國產替代加速,其中國產人工硬腦膜產品的市占率已經達到80%。
在降價的驅動下,神經外科的臨床滲透率將再度攀升,為積極研發創新的國內企業帶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助力國產神經外科破局高端。據智研咨詢數據,預計到2026年,國內神經外科高值耗材市場規模將增長至80.6億元。
當新規則取代了“老辦法”,舊機制下的糟粕將隨之去除。整體風險逐漸出清之下,集采成果也將加速顯現。
聲明:本文內容及圖片均為轉載內容,如涉及版權問題請相關權利人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會立即處理配合采取保護措施,以保障雙方利益。
|